序言
2024年是我的本命年,虽然有一些小的曲折,但总体平稳度过。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,平稳本身就是一种幸福。今年,我也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人生框架,深信只要持续迭代,必定能穿越周期。
\[\frac{\text{认知杠杆} \times \text{技术杠杆} \times \text{资本杠杆}}{\text{健康基石}} \rightarrow \text{系统复利} \rightarrow \text{自由人生}\]一、开篇:回顾2024
午夜的钟声敲响,朋友圈被烟火、告别与新年flag刷屏。有人在城市地标下仰望璀璨烟花,有人用长文向过去告别,也有人悄悄在心底埋下一颗改变的种子。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告别2024,迎接新的一年。2024,猝不及防的过去了。
当我剪辑24年年度Vlog,把一年的时光浓缩成几分钟的时,发现平淡的生活中仍然能有几个高亮的片段,而这些瞬间竟然构成了全部对生活的记忆。
这些被定格的瞬间,像是真实生活的证据。而那些高光片段,则像是生命河流上泛起的星光,是平凡生命中温暖的馈赠
- 7月,父母来广州游玩,母亲严重晕车,今年是父母第一次出远门,来到我居住的城市,带父母感受大城市的繁华,我也收获的了满足,陪伴是最好的礼物
- 8月,初初的暑假快乐旅行时光,因为因工作缺席,错过了他眼中的美景,也略遗憾。
- 9月,东莞松山湖的度假酒店,短暂的闲暇让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。中秋假期去了南澳岛,住在海边的酒店,面朝大海,听海浪拍打着礁石,内心的浮躁逐渐平静。
- 10月,国庆节安排了广西游,去了好多城市,贺州、南宁、崇左、玉林,南宁住了人生中最高的酒店(81层),拥有了一次特别的人生体验。
然而,剥开这些闪光的片段,生活的底色依旧是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。偶尔,下班后翻开朋友圈,看到别人镜头里捕捉到的晚霞,才恍然惊觉:美好就在眼前,而我总是错过。
我曾无数次幻想,能与过去的自己割席,换一种方式重新生活。但我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。害怕未知的风险,害怕生活脱离轨道,害怕辜负家庭的期待与责任。
但其实,那些看似深层的恐惧,都指向一个现实的真相:我害怕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,害怕无法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个安稳且有保障的生活。
所以,这些年来,赚钱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。我努力工作,积攒存款,学习理财,期待通过被动收入,希望早日实现半躺平状态,告别朝九晚五的机械生活,轻装上阵,去探索人生更广阔的旷野,去体验更多未曾触及的风景,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意义和自由。
生活是一条河流,我们无法与过去彻底割席,但每一个当下,都是通往未来的渡口。
Next:
- 旅游:去遇见自己,去看见不同的世界,多元人生体验
- 组织家庭旅行
二、职业沉思
请更努力地将自己擅长和赖以谋生的事情做到极致。
这句话,始终是我职业生涯的座右铭。工作是我收入的基石,也是我实现半躺平的人生目标的的关键路径。然而,2024年的职业环境让我开始动摇。
外部,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,互联网行业成为重灾区;内部,集团一体化、资源的倾斜和利益的重构,变化成为了职场的主旋律。今年,是我的本命年,也是格外动荡的一年。我试图拥抱变化,但结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,反而在内耗与迷茫中不断拉扯。
年底,我卖掉了一箱技术书籍。
这一箱书,像是某种隐喻:技术的价值正在加速贬值,过往的积累正在被时代的洪流无情稀释。
那些年我曾花费不菲购入的技术书,最终被二手平台以35元的价格收走。一箱书的价值,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技术人的尴尬处境:在AI迅猛发展的浪潮中,往的积累正在被时代的洪流无情稀释。
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,技术从稀缺走向过剩,大多数技术岗位被流水线化,曾经被视为核心竞争力的技能,正在变成被随意替代的“标准件”。当技术的护城河被填平,35岁的职业危机就显得格外刺眼:
- 技术贬值:大部分技术能力已经不再稀缺,价值逐渐被侵蚀。
- 人才年轻化:年轻、低成本的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入市场,形成新的内卷。
- 企业国企化:组织文化趋于保守,重视流程和稳定,轻视个体创新与突破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绝大多数技术人被边缘化,失去了议价权,沦为流水线上的“工具人”。
当然,我曾试图通过技术进阶,卷赢那些技术能力更弱的人,以此在行业内多生存几年。 然而,这条路终究是越走越窄。 我终于明白:打工,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财富自由。
- 时间是有限的。就算互联网高薪,由于没有杠杆,你赚到的钱和时间是线性关系;
- 主动收入。无法躺着,一旦停止打工,收入也就断了;
- 无法积累资产。你所有的产出(知识产权)都是公司的,就算打工100年,你的积累都是别人的,你是在为别人而赚钱;
- 对平台的依赖。你的能力很大部分是平台给予的,脱离平台啥也不是。脱离公司,能赚到钱很难;
- 没有稀缺性。平台管理要求员工可替代,造成打工很难创造稀缺性,议价能力低;
我将这些困惑讲给ChatGPT。它给出了一个答案:”跨越单一的维度,成为“懂商业的技术人”,我深以为然。
所谓“懂商业的技术人”,并不仅仅意味着掌握更多的编程语言,或者在新的技术框架上卷赢同行。而是要跳脱出纯粹的技术视角,理解技术与业务、市场之间的复杂关系:
- 学会用商业思维去理解技术决策:不仅关注如何实现功能,更关注功能背后的商业价值。
- 培养闭环业务能力:独立思考,从需求到落地,形成完整的业务链条。
- 将技术作为工具,去解决商业问题:技术不是目的,而是通往目标的手段。
技术的天花板是技术,商业的天花板是市场。技术是一个杠杆,当技术作为手段服务于商业,它的价值才能被最大化释放。
Next
- 建立个人稳定的内核,拒绝内耗
- 拥抱AI,依托AI建立全栈能力,构建自己的产品
- 提升产品sense,做懂产品的技术人
三、成长:做一个优秀的人
大学时,偶然听到一位同学的理想是“做一个优秀的人”。这句话简短,却深深触动了我。做一个优秀的人,意味着持续迭代自我,向上生长。
随着AI的迅速发展,人与人之间的技能差距逐渐缩小,然而认知差异却愈加显著。认知的不同,源于每个人输入输出系统的差异——获取、理解和表达信息的方式。不同的认知结构,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深度和行动力。
个人成长的输入输出系统:
- 信息输入(Input):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认知的高度。我最近发现播客是一个高质量的输入渠道,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通勤时光,可以通过听播客提升认知。特别是《无人知晓》这档播客,相见恨晚。
- 内化(Internalization):信息的转化过程是成长的核心。我通过Flomo记录灵感,通过Notion整理和提炼,逐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认知体系。
- 知识输出(Output):知识的掌握最终依赖于输出。今年,我的输出相对较少,尽管有想法,却缺乏实际的表达与创作。
今年,我意识到自己在输入输出系统的建设上有所疏忽。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消耗了我大量的精力,使我未能及时构建起有效的学习和成长体系。然而,年末的反思让我看清了问题所在,我决定在2025年重点优化信息输入和输出,结合目标管理框架,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。
Next:
- 系统框架:优化信息输入输出系统,
- 输入:打卡多邻国,学习英语
- 输出:坚持更新月刊,探索短视频内容创作
四、健康:将运动作为一种习惯
今年,运动状态平稳,没有设定明确目标,偶尔进行跑步、骑行、散步和爬山。运动逐渐成为减压的重要途径,开始融入日常生活。虽然仍有提升空间,但整体保持稳定。
- 公司健康日跑步6公里,完成时间32分钟
- 10公里,配速6分钟
2025年,我将继续坚持,力争突破自我,保持进步。
Next:
- 年跑量400km,挑战15公里跑
- 体重保持在65kg
五、财务状况
- 今年,我将孩子从私立转到公立学校,节省了一笔可观的开支。
- 今年差不多可以清空房贷,降低压力,但是经济不景气,房产缩水30+%。
- 股市表现平平,英伟达赚了钱,中概也亏了些。
国庆假期炒股热潮让我差点一时闹热冲进去。尽管理智上知道只是短期的市场泡沫,但是侥幸以为自己不会接最后一棒,然而,节后开盘第一天就套牢,现实告诉我,自以为是的常常是真的“韭菜”。
投资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波动,而是内心的贪婪与自负。面对专业投资者的游刃有余,普通人的”幸存者偏差”不过是在用运气掩饰风险。
投资不该是一场博弈,而是一场理性的筛选。相比于零和博弈,我更倾向于懒人投资模式:“懒人投资重点要看生意模式,跪着赚钱的不如站着赚钱的,站着赚钱不如躺着赚钱的。大部分的仓位应该放在那些你愿意像存款一样长期持有,不会倒闭的股票上。”
2025年的投资规划会更注重确定性:
- 七成仓位践行价值投资,以指数基金为主,享受低成本的Beta收益(指数基金是普通人能够获得的最好的投资方式了,可以非常低成本的获取到专业的投资经理的策略)
- 两成仓位追求Alpha收益,满足适度的投机需求
- 剩余时间专注投资理论学习,理解市场背后的运行逻辑
Next:
- 优化投资结构,降低股票占比,提升基金占比
- 对持有股票的公司要深度追踪,有自己的观点
六、2025:允许发生,无限可能
“内耗”是我2024的关键词。它源于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与压力,我常在患得患失中消耗自己。
幸运的是,年底听到孟岩《鱼不存在》这个播客,让我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,内心的焦虑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。
她打破了界限,走出了困境,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,看到了世界的本质就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。所有类别皆是虚妄,而这也就是佛学中’空’真正的定义,即这个世界拥有无限可能。……我放弃了鱼,在长久的等待之后,我获得了自己追寻已久的东西,一句咒语,一个技巧,以及希望。这个世界向我承诺,我的生命中有美好的事物,不是因为我值得,不是因为我为之努力,而是因为它们和破坏与失去一样,是混乱的一部分,生是死的另一面,正如生长和腐烂互相依存。
2025,打开自己内心的房子,让万物穿过自己,允许一切发生,允许发生是允许好的事情,也允许不好的事情:
- 允许全力投入工作,也允许探索新的职业机会。
- 允许投资的波动,也允许尝试新的收入方式。
- 允许探索自媒体的可能性,也允许没有即时回报。
- 允许开源节流,也允许享受生活,去看看世界。
有些看似当下不好的事情,也许正是我们人生路上路牌,指引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。万事万物的发生皆有利于我,允许自由发生,允许无限可能!
最后,祝愿2025能遇见更好的自己,附:2025年个人OKR:
